云南佛学院《龙山大讲坛》第六讲 主题:定力修炼 主讲人:释心源(副院长)

云南佛学院《龙山大讲坛》第六讲

主题:定力修炼

主讲人:释心源(副院长)

2017年6月11日

    专题一:禅 定

    禅定修炼有三大语系的传承。

    东南亚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云南傣族地区等流传的是注重息法的内观禅

    中日韩以及欧美以汉传佛教为主流传的是单提一念注重心法的祖师禅

    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欧美等藏传佛教注重的是权巧方便的秘密禅

    我们主要看一下流传中国汉传的祖师禅,以及修禅定的共性法则。

    内心不动谓之禅,外离诸相谓之定。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这就是一步到位祖师禅的西来意。祖师禅单提一念,一念顿超,无前无后,无次第高下,直入佛之知见。这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般若智慧,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无比方便快捷的安心之法。

    我们来看一下修定的口诀:

    端身正坐,

    屏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

    身不动则精自固,

    心不动则气自固,

    意不动则性自灵。

    如如不动,

    感而遂通,

    虚极静笃,

    必有一阳来复。

    穿越修炼集聚定力有七种因缘:概念、资粮、目标、方法、正修、方便、判断。这涉及到内明突破定力修炼一个博大的系统;要解行并重,才可融汇贯通。

    世出世间的成就都源于定力和专注。

 

    专题二:速易修定之资粮

    定力即是我们专注的状态,那要达到高度专注的定力,要有相应的因缘条件和资粮。

    佛法中对达成定力修炼有六种因缘。

    第一,住随顺处,具五德之处:

    1.易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

    2.处所贤善,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对众生等之所居处。

    3.地土贤善,谓非引起疾病之地。

    4.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

    5.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

    这五德之地首先是衣食丰足,其次是福地,没有对抗扰乱的众生,还有要服水土,再有就是志同道合的道友;最后,得有跟修定相应之地。如此看来,就住随顺处这点,且有五种功德之地,这就要很大的福报。

    第二,少欲:

    不贪众多上妙衣服等。

 

    第三,知足:

    虽得微少粗弊衣食等常能知足。

    少欲知足对出家人而言即是于四供养(饮食、袈裟、卧具、医药)知量知足。

    佛在《佛遗教三经》当中说:“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欲无求,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第四,断诸杂务:

    皆当断除贸易等诸恶事业,或太亲近在家出家,或行医药算星相等。

    我们要修定修法那肯定要看破放下一切尘缘,排除一切干扰,拿下生存发展的制高点,以便生命级别层次的升值升级。什么手机、电脑、情感、财富、财产、兴趣、爱好等要统统放下,专心于定,专心修法!这样才可以有大的成就。

    第五,清净尸罗:

    于别解脱戒及菩萨律,皆不应犯性罪遮罪破坏学处,设有放逸,速生追悔如法悔除。要专门诵戒守戒作为功德法身慧命的守护和防御。

    第六,断除贪欲等诸恶寻思:

    于贪欲等当修杀缚现法过患,及堕恶趣等当来过患;又生死中爱非爱事,皆是无常可破坏法,此定不久于我分离,何为于彼而起贪等(五欲、十二处、三界)。

    我们的念头当中有五欲、十二处、三界等不同层次的贪念和执着,只要一动念便会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五欲即是财、色、名、食、睡;这是地狱五条根。世间多少人在这当中摸爬打滚终其一生,所以世间人一动念即和五欲相应。我们的六根对六尘即是分别、妄想、执着,一动念即是生死轮回纠缠纠结纠纷。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当中的境界更微细,是用功修道者所要穿越的,涉及精神解脱从此岸到彼岸博大的时空境界系统。在《楞严经》中有系统的讲述穿越禅定的五十种阴魔,以及修炼禅定的种种法门。所谓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我们有因缘可作深入的闻思修。

    专题三:能生沉掉之因 对治沉掉之法

   《本地分》云:“云何沉相?谓不守根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不勤修行,觉寤加行,不正知住,是痴行性贪著睡眠,无巧便慧,懈怠俱行欲、勤、心、观;不曾修习正奢摩他,与奢摩他未为纯善,不一向思维奢摩他相,其心昏暗,于所缘不乐攀缘。”

    所谓昏沉即愚痴相,像动物一样,吃了睡,睡了吃;没有智慧,懈怠行法,其心昏暗,少有思维。饭桶一样的动物,不仅没有智慧,还任人宰割。

    “何等掉相?贪分所摄,贪著五欲六尘,谓不守根门等如前广说,是贪行性不寂静性,无厌离心,无巧便慧,太举俱行欲如前,不曾修举,于举未善唯一向修,由其随一随顺掉法,亲里寻等动乱其心。”

    掉举即是贪相,于五欲六尘心生贪念,我们通常说的妄想纷纭。

    一、对治昏沉之法

   (1)行、住、坐、卧等四大威仪,相互调配平等修习;

   (2)思维三宝及菩提心之殊胜;

   (3)以冷水浇面;

   (4)作意诸可欣事,能令心意向外流散。谓佛像等极殊妙事,非生烦恼可行之法,又作意日月光等诸光明相。还有可以通过经行、礼拜、倒立、诵读、瑜伽、远望、打拳、吟唱等来催毁昏沉。

    二、对治掉举

    掉举者,由贪为门,令心追趣色声等境,此应作意诸可厌事,能令心意向内摄录,以此息灭掉举无间,于先所缘应住其心。

   《中观论》云:“思维无常等,息灭掉举心,观散乱过患,摄录散乱心。”

    故掉举太猛或太延长,应暂舍正修而修厌离,极为切要。

   专题四:修止观定慧之方便——四如意足

    三十七道品当中的四如意足即是:

    欲、勤、心、观

    所谓的四如意足即是最大方便让我们达到想要的目的地。

    

    即是希慕欲乐,为志愿好乐;即是身心的趋势、动机、目的、方向,一切善法欲为其本;即多想一下我们要做一桩事,对一个法门的闻思修,或学习一项什么技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还有正面深远的影响;这样有善欲的推动才会有动力!

   

    即精专,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的精进。天道酬勤,业精于勤,我们勤勉于目标,如烧开水,不断的加热加火水才会烧开。

   

    即是系心一处,一心正念;所谓治心一处,无事不办!朝于斯,暮于斯,念兹在兹,一心挂靠目标。 

    

    恒作观想,谓之观察,令心不驰散。我们于一念心的目标不仅挂靠,还来回观察、观想、觉照,这样就可以达成目标。

我们能用四如意足,不论是修法,还是完成世间的事业,都是无量的方便。

    专题五:修定成功与否之判断

    什么是定?

    心系一处谓之定。

    我们对所缘的一点、一处、一境系心安住,不令心识流散;对所缘境界的空间、大小、范围等来回不断的觉察观照令心安住其中。方法敲定之后便可反复的训练定力,那穿越三界到达彼岸的定力修炼有九次第定。

    一、内住心

    即是从外一切所缘之境,摄录其心,系之于内,令心不散。这时便觉得“妄想”或“杂念”如同瀑布之水流泻不停,最初认识到妄念纷飞的心理状态。

    二、续住心

    以缘境之力,止息诸恶寻思及随烦恼令心相续,清净,微细,遍摄令住,此时可以感觉到内心分别犹如山间溪流时涨时落,体验到内心“散乱”与“寂静”交替出现的心理状态。

    三、安住心

    心若散乱,摄念归还安置于内。

    四、近住心

    由于反复专注修习,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这时便觉得心好像深水池中的水,没有外界扰乱时还能安住,遇到外界干扰时就不能平静,对散乱有疲劳的感觉。

    这四住心是将心安住在所缘的过程,是修定的初步阶段。这好像建高楼大厦打地基和奠定框架结构。

    五、调伏心

    即于五欲,男女,三毒等十相作过患想,令心不于诸相中流散。这里的五欲即是财、色、名、食、睡;这里的男女主要指情欲的纠缠;三毒指的是贪嗔痴。调伏心的状态于粗重的身心烦恼已调伏,令心安住于无求无欲的空灵。

    六、寂静心

    于诸恚害恶寻伺,及诸盖等作过患想,不令随彼流散。这寂静心是在调伏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安住专注,六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已不得现行,身心已在寂静的禅定当中。

    七、最寂静心

 

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寻即断灭。在最寂静心当中,身心安住在深深的禅定中,于起心动念中念念于定相应!微细的随烦恼亦不得现行。

    这三住心是降伏烦恼的过程。修法者此时已显道人之相,清净庄严调伏安住所缘。

    八、专注一境心

    经过内修炼,定心能相续运转。这已初步突破时空的概念,一盘坐十天半月,如弹指的瞬间。

    虚云老和尚在泰国讲《地藏经》,于法座上一入定就是九天九夜,泰国朝野惊动一片,从国王大臣到民间皈依三宝将近十万众生!大德高僧的嘉言懿行令人向往赞叹!

    九、平等住心

    由于反复练习,定心已能任运自然地相续不断。这是定的三昧,得三昧的禅定永远不会退失。

    这两住心是超越的过程。

    九次第心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航标。我们说超越三界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需要止观定慧的推动,那这九次第心即是考察定力修炼已到何处的判断。

 


关于 云南佛学院《龙山大讲坛》第六讲 主题:定力修炼 主讲人:释心源(副院长)

9530 次阅读
2472 天前

搜索